1.維他命C還原碘酒測
在市面上廣告常常會以還原碘酒(由棕色變透明)的作用來測試產品是否具有維他命C的活性。但這樣的做法,只能說產品中含有可還原碘酒的維他命C並無法表示其美白效用的高低,更不能引申說,肌膚內的黑色素也會如此變化而還原變透明。像是其它有美白及抗氧化效果的維生素C衍生物,碘酒測試並不一定會有明顯反應,但使用後對於皮膚來說還是會有美白及抗氧化功能。所以這樣的測試,充其量這不過是商人用來誇大宣傳的用途罷了。

2.維他命C的濃
市面上常常有產品宣稱添加高濃度的維他命C,但以目前研究來說,局部使用5%以上的維他命C,對於皮膚來說就有抗老的效果了。濃度越高產品的酸度也越高、刺激性也越大而敏感性膚質的適用性就越低,所以要如何取捨就看需求而定。此外維他命C鹽類及糖苷雖然刺激性較低,而目前衛生署相關法規也有規範添加的濃度。

3.左旋C還是右旋C
在化學的命名上維他命C應該是L-(+)-ascorbic acid。這裡的L指的是分子結構上的左型()(L)及右型()(D)。在分子的立體結構上維他命C有不對稱碳原子。所謂不對稱碳原子是指這個碳原子所接臨的4 個原子或基團完全不同。這樣的話在結構上就會有光學異構物( stereoisomers )產生,簡單說就是會兩個分子其組成是一模一樣,但彼此立體結構卻呈現鏡像的狀況。這在化學結構上要區分這兩種分子就以L型及D型來區分。

而分子特性中還有一種稱為旋光性(optical activity),也就是把具有光學活性的化合物放在測試管中,利用平面偏光通過測試管,眼睛面向入射的偏光方向,如果偏光最後向右旋轉(順時鐘)這一化合物就是「右旋性」化合物(可以以 (+) , ddextrorotatory表示)。如果偏光最後向左旋轉(逆時鐘)這一化合物就稱為「左旋性」化合物(可以以(-), llevorotatory表示)。維他命C在室溫(25)鈉燈光源(波長589nm)下檢測,其水溶液的旋光度約為+21度,因此維他命C 的確是「右旋性」的化合物。

L/D(d; +)/(l; -)這兩種表示法是完全獨立的,也就是說並不是L型的化學物其旋光性一定要左旋性(-),維他命C就是個最好的例子。
我們人體及皮膚可以利用的維他命
C,在化學結構及特性上剛好就是左型()-右旋維他命C。所以原先大家所熟知的左旋C其實是把()誤翻成左旋的結果。

4.維他命C的穩定度
以維他命C相關衍生物的穩定度而言:酯化型維他命C >> 維他命C葡萄糖苷 > 維他命C鹽類 >> 原型維他命C,但如果以美白及抗氧化效果而言,原型維他命C還是最強的。廠商常說的「維他命C()導體」,其實指的就是維他命C葡萄糖苷及維他命C鹽類。由於維他命C酸度很強,使用時最好不要跟高濃度果酸、水楊酸或A酸產品一起用,以免產生過強的刺激性。此外維他命C容易氧化變性變成深黃棕色,所以產品瓶子最好使用不透光的密閉瓶。產品不宜放置於過熱、過濕及陽光直曬處,開封後也最好要儘快用完。

5.混合型維他命C
市面上有些產品會添加多種的維他命C衍生物,宣稱可以達到多種護膚效果,但如果以學理來看就知道「加的多並不一定好」。因為維他命C不同的衍生物其最佳作用的酸鹼值都不一樣,單純的維他命C要偏強酸性才會有效,而維他命C鹽類則要偏弱鹼性才會穩定,至於維他命C酯類是不具酸性而且是脂溶性的,跟一般水溶性維他命C的衍生物性質完全不同。所以全部混在一起,並不一定就能達到最好的功效,反而有可能顧此失彼。以上也再次說明了化妝品調製的學問其實是很深奧的,並不是瓶想像隨便調配就會有效的。

6.無水配方的維他命C
由於維他命C在水溶液環境下很容易被氧化,於是有廠商想方法把維他命C與無水基劑配方(Polysilicone-11)混合,希望可以達到穩定的效果。這想法是不錯,但由於台灣為亞熱帶氣候,濕度及溫度較高,加上產品如果沒有填充於真空小口避光瓶或尖頭避光管的話,久而久之,產品還是會吸收空氣中的水份,而讓維他命C氧化變色。由此可知,產品的劑型配方固然重要,包材的設計也是影響產品有效性及穩定性的重要因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z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